当前位置: 首页» 招生专业» 中药学(时珍国药班)

招生专业

学制:

4+4年(只招理工类和综合改革类考生

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时珍国药班)为平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中医药事业,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中药拔尖人才,为其未来成为引领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科学家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要求:

1.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具有家国情怀,具有较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品德高尚、理想崇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2. 具备中医药思维和现代科学思维:掌握中医药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中医药思维,具有运用现代技术与方法进行中药学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系统知识和技能:掌握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中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中医药科学问题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的基本能力。
4. 具备较强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常用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能够以中医思维指导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严谨的科学思维、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与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主动获取知识并跟踪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能力;具备中药国际化所需的语言交流能力;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及国际合作研究能力。
6. 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健康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数据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交叉融合课程等。

培养模式及特色:

该班以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时珍国药班)为培养平台,实施本博贯通7-9年弹性学制培养,落实三制(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模式,配备一流的教学资源,聘任海内外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中医药事业,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领军人才。
1. 导师引领,打破常规,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基地班学生“一对一”配备聘请优秀师资组成的导师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模块课”和“项目化”学习任务;开展导师组与学生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战略平台,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和跨学校选修,实现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学科交叉能力。
2. 基于大学优势,探索“医药圆融”特色的书院建设
以师生共享空间、中医、中药等多专业融合师生互动区域为依托,通过环境浸润,实现沉浸式全过程育人。在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素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引领、指导和帮助,打造“医药圆融”的北中医特色书院学习模式。
3. 本博融通,构建弹性培养模式
搭建“铸基-强化-拔高” 本博融通的培养架构,将硕博阶段培养打通,实现高端学术培养阶段前移,学生根据兴趣和学习能力在7-9年内完成学业,达到博士毕业水平。通过贯通设计、目标管理、分段考核等机制,以实现科学选才,精心育才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
4.夯实药学基础、实施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育人
依据学科发展及国家发展需求,实施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促进信息、人文、工学、理学多学科与中药学科深度融合。以中医药行业关键科学问题为导向设计涉及多学科“项目”问题,以项目作为学习载体,学生在交叉团队导师指导下通过学习、交流、协作,实现运用交叉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5.面向国际,开展多渠道国际交流
邀请国内外客座教授和行业精英开展国际化课程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科研实践、游学等方式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前沿,为学生提供融入国际一流研究群体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研究视野。

学位授予: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