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招生专业» 中药学院» 中药学(时珍国药班)

中药学(时珍国药班)

发布日期:2025-05-21

学制:

4+4年

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平台,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学术志向坚定,立志投身中药学基础与转化研究,具有科学家精神、原始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中药学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数据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药事管理与法规、AI药物设计、中药交叉融合课程等。

专业特色:

中药学本博贯通(时珍国药正华班)依托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实施教育部"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项目,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三家高水平科研院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三制(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育人模式。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学术志向坚定,立志投身中药学基础与转化研究,具有科学家精神、原始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中药学领军人才。除高招外,在第一学年末可从中药学院其他相关专业遴选优秀学子进入该班级。

1. 创新的培养模式

本博融通,构建弹性培养模式。搭建“筑基-强化-拔高”本博融通的培养架构,实现高端学术培养阶段前移。通过贯通设计、目标管理、分段考核、动态进出等机制,实现科学选才,精心育才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

2. 创新的育人模式

联合高水平科研院所,推进协同育人新范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三家全国知名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课程互认、共享优质教学科研平台、共享国际资源、联合导师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等校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导师引领,打破常规,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基地班学生“多对一”配备优秀师资组成的导师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模块课”和“项目化”学习任务;开展导师组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深化改革,创新“医药圆融”特色书院育人平台。以师生共享空间、中医、中药等多专业融合的师生互动区域为依托,通过环境浸润,实现沉浸式全过程育人。在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素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引领、指导和帮助,打造“医药圆融”的北中医特色书院学习模式。

夯实中医药学基础、实施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育人。依据学科发展及国家发展需求,实施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促进信息、人文、工学、理学多学科与中药学科深度融合。以中医药行业关键科学问题为导向设计涉及多学科“项目”问题,以项目作为学习载体,学生在交叉团队导师指导下通过学习、交流、协作,实现运用交叉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面向国际,开展多渠道国际交流。邀请国内外客座教授和行业精英开展国际化课程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科研实践、游学等方式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为学生提供融入国际一流研究群体的机会,形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研究视野。

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